8月27日,央視報道“株洲市王坊水質自動監測站將水質監測儀插礦泉水瓶,涉嫌數據造假”。此事引起全國一片嘩然,紛紛指責株洲市的造假行為。然而,知情人在議論,該站為國控站,株洲想管也管不了,明顯躺槍、背了“黑鍋”。
該站位于湖南省與江西省分界處,監測此處淥江的斷面水質。今年1月,該站環境質量監測權從省管上收由國家主管部門直接管理,成為國控站。株洲市有關部門要進入該站必須經國家主管部門批準。連監測站的門都進不去,株洲何來數據造假?該站是省界監測站,監測從江西流過來的江水水質,不體現株洲的工作。況且流下來的水是株洲人喝,如果水質不好,害的是株洲人,株洲不會傻到幫江西造假來害株洲。
該問題被媒體報道后,株洲市高度重視,積極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情況,請求對負責該站運營的第三方公司進行調查追責。市環保局就相關情況向媒體通報稱,從8月9日開始,該監測站進行為期1個月的新設備穩定性測試。至于當時存在造假,還是進行測試,有關部門正在調查核實。
環境保護無小事。上收環境質量監測權,實行第三方運營維護,是為了避免監測數據的“地方保護主義”,使得數據更集中,責任更明晰,保障數據真實有效地反映所在區域的環境質量狀況。但是,上收事權后,怎么做到數據的及時、全面、準確,又是環境監測體制改革路上急需解決的問題。正是實行第三方運維,國控站的所在地為避嫌而管不了,國家主管部門因點多面廣而管不全,敢在作死邊緣試探的單位大有人在,僅2015年,環保部門一年內就“揪出”2658起監測數據造假案例,生態環境部通報15起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及數據弄虛作假典型案例。
加強環境質量監測國控站第三方運維商的監管,首先,引導其誠信監測,潔身自好,第三方運維商要想長遠發展,必須要依靠技術,憑借誠信優質的服務,決不能走歪門邪道;其次,加強監管,充分發揮在線平臺監控系統的哨兵作用和運維監理公司的斥候作用,對在線監控認真細致監管,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;第三,嚴格考核,細化第三方運維商目標責任考核,營造優勝劣汰的危機感,對于違法的第三方運維商要從嚴從重處罰,降低企業信用,讓違法者沒有生存空間,真正通過嚴管重罰,確保運維商既守牢誠信立企的底線,更守牢生態保護的底線。
(文/寇石)
陜西藍光環保科技有限公司
備案號:陜ICP備19008897號-1
電話:029-81334735